古代名人故事[大作文纸一页]

82 2025-01-04 09:41

张良向来被世人推崇,每次提起他,我的思绪就不由飘飞到两千多年前那风卷云翻的历史画面里。

居“汉三杰”之首的张良为何封地不受、辞汉归隐,是他报了国恨家仇实现了抱负?是他身缠病魔体弱多疾?还是他信奉道家学说淡泊名利?也许这些都有关系,但并不是最根本原因。根本的原因是他看到了封建统治阶级内部残酷的政治斗争,从而采取了明哲保身的策略。他的归隐揭示了封建社会谋士难以摆脱的悲剧命运。

“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子房功也。”这是汉高祖刘邦对张良的赞誉。张良有如此崇高的地位,与他的历史贡献分不开。彼时,张良刺杀秦王不成,逃脱追捕四处躲藏,巧遇黄公石(姓崔名广,齐国人,因避秦时苛政暴虐,隐居湖北谷城黄石山),苦读《太公兵法》,成了一个深明韬略、足智多谋、文武兼备的智者。楚汉争霸前,张良还只是韩王手下一个普通谋士,郁郁不得志。各路反秦大军会盟时,萧何发现张良是个难得的谋国之才,就向急需人才的刘邦推荐,当时的刘邦也只是抱着试试看的想法向韩王借人,韩王同意借期3年。不料这一借,就为刘邦借出了一个汉家江山。

刘邦为成就自己的霸业,与项羽逐鹿中原。张良辅佐刘邦,历经了智取宛城、攻破口关、鸿门历险、火烧栈道、广武对峙、鸿沟议和、修武夺印、移都长安、荐封雍齿等一系列惊心动魄的重大事件,展示了张良大智深谋、胜人一筹的才能和坚韧执着的性格,描绘了一幅幅楚汉争雄、风云际会的历史画卷。大汉一直沿用张良的策略从巴蜀走向全国,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刘邦夺取关中咸阳后,张良劝其不要迷恋富贵,贪图金钱美色,要屯兵灞上,以防重蹈嬴秦的覆辙。鸿门宴上,张良为沛公解围,避免了被顶羽所杀。刘邦被封为汉王后,张良随其入蜀,并让刘邦联合彭越、英布等人抗楚,奉劝刘邦满足韩信封王的要求以使他效力。张良还反对郦食其复立六国的请求,主张追击项羽,不要放虎归山,这些建议保证了刘邦在楚汉战争中夺取最后胜利。西汉初年,张良力谏刘邦封自己最不喜欢的雍齿为侯,起到了稳定人心军心的作用。汉初,大臣们都主张建都洛阳,因为他们多是中原人,而张良却力主建都关中,认为关中是金城千里的天国,既可固守,也可出击。刘邦最终采纳了张良的建议定都长安,从而奠定了西汉的百年基业。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相关评论
我要评论
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