阜阳红石桥传说
红石桥是周棚的一座标志性建筑。它有有一段感人的历史故事。
清朝时,红石桥所在的这条路是通往京城的官道。当时,一姓宁的名人在京城做官,回家省亲路经此地,因沟水大受阻,当地百姓帮其一行人渡过。宁大人了解到,此地因沟多积水无法排除,庄稼常年受淹。当场向百姓承诺,定将此事奏报朝廷,打通水系,修桥一座,以解当地百姓之难。
一年后,朝廷派一位姓黄,人称红爷的官员来此办理此事,将此地河取名月牙河,建一桥取名为红石桥。后来,来此修桥的黄大人因劳累过度而去世,当地人在此桥北路西建了一座庙堂塑神像祭拜以感激黄大人的恩德。
曾经的庙堂已毁于1933年,但是如今的断壁残垣依旧挡不住人们来此祭拜的心。
阜阳七堋塔的故事
七堋塔也叫文峰塔
位于安徽阜阳城中心干道颍州路附近。据史志记载,因奎星楼不高,文
星不太显露,所以当地文风不振,功名不多。康熙三十五年(179
6)于此建文峰塔,以振兴阜阳文风。塔为全砖结构,七层八边形,高
31.8米。各层有塔心室,一层独为一室,北门为阶梯入口,有盘旋
梯道贯顶。一、三、五、七层四方有四券形门;二、四、六层,在南、
西、东三面各有三门。塔为密檐楼阁式,每层叠涩出桅,有仿木结构的
砖雕斗拱支承挑出的密檐。顶部起脊挑角,三叠珠式宝剑,由铁制五叉
刹杆贯串攒尖,造型朴素庄严。
文峰塔既与“文”相关又极富道教色彩,该塔一些砖雕,有表示吉
祥如意的长寿鹿、灵芝草、龙、凤,有文人祁求的鲤鱼跳龙门,还有阴
阳鱼图案。这对研究当时人们的思想意识、审美心理和阜阳历史等方面
都提供了形象生动的宝贵资料。总之,这类塔属于旧时所谓风水塔。
只能上到第五层 第五层到第六层没有楼梯~
只是被人挖了一个洞 (汗~真是破坏文物)
可以钻到第六层~
第六和第七之间还是有楼梯的~~
- 相关评论
- 我要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