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泊名利的名人有哪些

183 2024-12-15 11:40

一、淡泊名利的名人有哪些

左宗棠:“身无半亩心忧天下,读破万卷神交古人”

诸葛亮:“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

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老子:“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

苏轼:“生、死、穷、达,不易其操”

吕氏春秋:“不疾学而能为魁士名人者,未之尝有也”

孔子:“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庄子:“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

颜氏家训:“上士忘名,中士立名,下士窃名”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二、老师要我们收集名人尊敬老师的故事

1、程门立雪

游恭,五代时人,学问广博,文章很好。游酢是宋代的学者,典故“程门立雪”讲的就是他尊敬老师的故事。

2、孔子尊师

公元前521年春,孔子得知他的学生宫敬叔奉鲁国国君之命,要前往周朝京都洛阳去朝拜天子,觉得这是个向周朝守藏史老子请教“礼制”学识的好机会,于是征得鲁昭公的同意后,与宫敬叔同行。到达京都的第二天,孔子便徒步前往守藏史府去拜望老子。正在书写《道德经》的老子听说誉满天下的孔丘前来求教,赶忙放下手中刀笔,整顿衣冠出迎。孔子见大门里出来一位年逾古稀、精神矍铄的老人,料想便是老子,急趋向前,恭恭敬敬地向老子行了弟子礼。进入大厅后,孔子再拜后才坐下来。老子问孔子为何事而来,孔子离座回答:“我学识浅薄,对古代的‘礼制’一无所知,特地向老师请教。”老子见孔子这样诚恳,便详细地抒发了自己的见解。

回到鲁国后,孔子的学生们请求他讲解老子的学识。孔子说:“老子博古通今,通礼乐之源,明道德之归,确实是我的好老师。”同时还打比方赞扬老子,他说:“鸟儿,我知道它能飞;鱼儿,我知道它能游;野兽,我知道它能跑。善跑的野兽我可以结网来逮住它,会游的鱼儿我可以用丝条缚在鱼钩来钓到它,高飞的鸟儿我可以用良箭把它射下来。至于龙,我却不能够知道它是如何乘风云而上天的。老子,其犹龙邪!”

3、汉明帝敬师

汉明帝刘庄做太子时,博士桓荣是他的老师,后来他继位作了皇帝“犹尊桓荣以师礼”。他曾亲自到太常府去,让桓荣坐东面,设置几杖,像当年讲学一样,聆听老师的指教。他还将朝中百官和桓荣教过的学生数百人召到太常府,向桓荣行弟子礼。桓荣生病,明帝就派人专程慰问,甚至亲自登门看望,每次探望老师,明帝都是一进街口便下车步行前往,以表尊敬。进门后,往往拉着老师枯瘦的手,默默垂泪,良久乃去。当朝皇帝对桓荣如此,所以“诸候、将军、大夫问疾者,不敢复乘车到门,皆拜床下”。桓荣去世时,明帝还换了衣服,亲自临丧送葬,并将其子女作了妥善安排。

三、“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讲一些有关的名人事例。今天要

出自:《论语·述而》

说的是放弃不正当的财富带来的富贵生活,不去做因为满足自己私欲却损害更大的公众利益的事情,宁肯过平淡的生活。

事例:

1。钱钟书,一直谢绝所有新闻媒体的采访,并谢绝了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的特邀讲学,终生淡泊名利,甘于寂寞。

2。居里夫妇,一直生活俭朴,不求名利。

3。陶渊明,不多说。

4。庄子,不多说。

5。华盛顿,在胜利后立即放弃一切公职,回到自己的农庄。

6。李玉安,魏巍《谁是最可爱的人》中记载的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斗英雄,被救回后一直在老家隐姓埋名。

7。张国福,当年全军闻名的特级战斗英雄。但一直在老家默默无闻的生活。

还有很多很多,向他们至敬!

四、从居里夫人尊师的故事中看出她是个怎样的人?

居里夫人淡泊名利,执著追求,勇于探索,不忘师恩.

五、淡泊的事实论据

淡泊-(3)理论论据

【理论论据】

不以誉喜,不以毁怒。

明.海瑞《令箴》

不好名者,斯不好利;好名者,好利之尤者也。

清.钱琦《钱公良测语.导儒》

不汲汲于富贵,不戚戚于贫贱。

《汉书.扬雄传》

胸怀广大,须从平淡二字用功。

《蔡锷集.序及按语》

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棵宁静无以致远。

三国诸葛这《诫子书》

少欲则心静,心静则事简。

明.薛宣《读书录》

修身以寡欲为要,行已以恭俭为先。

《古今图书集成.学行典》

欲淡则心虚,心虚则气清,气清则理明。

明.薛宣《读书录》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论语.述而》

心旷神怡,宠辱皆忘。

宋.范促淹《岳阳楼记》

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

晋.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事能知足心常惬,人到无求品自高。

《古今楹联类篡》

欲寡则心自诚。

宋.程颢、程牙刷《二程全书.元丰已未》

涵容是待人第一法,恬淡是养心第一法。

弘一大师《格言别录》

淡泊明志,夙夜在公。

蔡锷《南宁寓庐联》

志不行,顾禄位如锱铢;道不同,视富贵如土芥。

《宋史.隐逸列传》

凡是一无所求的,什么都会有。

英国谚语如果你的欲求无究尽,那么你的心事和担忧也会无究尽。

【美】 富勒《至理名言》

不诱于誉,不恐于诽。

《荀子.非十二子》

贪欲之人,无有厌足。

弘一大师《修行法语》

贪材,权欲和虚荣心,弄得人痛苦不堪,这是大众意识的三根台柱,无论何时何地,它们都支撑着毫不动摇的庸人世界。

【前苏联】 艾特到托夫《断头台》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相关评论
我要评论
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