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无锡东亭可否建成“历史文化名人区”?
早在唐代有著名诗人李绅,为无锡历史上第一个中举的进士,官居宰相;宋郡马过孟玉,为锡山过氏始祖;元末倪瓒,为中国古代十大名画家之一;明代华察,人称华太师,为翰林院学士,并代皇出使朝鲜,御赐一品服;清代周宏,中举探花,官居国史院编修,著作颇多。建国后,著名民间音乐家华彦钧(瞎子阿炳),他的一首二胡曲和三首琵琶曲,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著名百科专家诸福裳,为全国首批中国科学院院士之一;著名法文翻译家徐仲年,被誉为“中法文化交流的先驱”;著名原生动物学家、鱼病学家、鱼类养殖家倪达书,被誉为“三学”专家等等。 东亭的古今名人是无锡人民的骄傲。目前,东亭已建立了华彦钧(阿炳)故居,在学前东路延伸段锦绣花园旁,由于宣传力度不够,很少有游人前往,故居大门经常是铁将军把关,另外还有倪云林纪念馆。但随着东亭开发区大规模的建设,一些名人古迹已废。据东亭镇志介绍:宋郡马过孟玉由宋高宗赐地东亭黄里后建门楼、郡马宫、账房间、殿间(放粮食仓库)、柴巷、放马滩、坟头湾等。郡马府地域较广,北起南人塘河边的放马滩,南至杨树园南面木头湾,目前东亭华夏路就是郡马府中轴线。经实地考察,郡马府今仅存前、后柴巷遗留郡马公古迹。为建设无锡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笔者建议在东亭柏庄柴巷建设“东亭历史文化名人区”。 将后柴巷规划为“宋郡马过孟玉博物馆”,重建门楼、郡马宫,现存古建筑修缮后对外开放。可设过氏历史馆:展出夏王朝过国历史;过氏历史文物、图片等;前柴巷规划成“东亭历代名人纪念馆”,陈列李绅、倪瓒、华察、周宏、阿炳、诸福棠、倪达书、华中一、徐仲年等名人事迹。 另外,可根据“唐伯虎点秋香”的传说,做做旅游文章,电视剧巨大的广告效应不可忽视,无锡的《三国城》、《水浒城》成功经验可作为借鉴。既然“三笑”中的华府就在东亭,那么东亭的旅游就可在这方面动动脑筋。东亭的土特产以及小吃也很有特色,如豆腐干、小笼馒头等。 (过世杰)
二、列举古今中外中国3位残疾人的故事(30字)
中国:
瞎子阿炳——二泉映月
金晶——轮椅上的斗士
史铁生——用笔记录生命的点滴
外国:
海伦.凯勒——只要活着,生命中就充满光明
贝多芬——扼住命运的咽喉
史蒂芬.霍金——肉体限制了活动范围,但没有控制想象力
三、用英语写一篇关于残疾人的事迹
John, is a polio survivor. He was down with polio when he was two and part of his limb is malformed. He walks with a limp but that did not deter him from doing things other children did . He played football, badminton climbed trees and at times naughty like other children. He had the courage that other children did not possess. As a result, he managed to finish his high with flying colour and have a good career in the financial field. With the simple biography of John, we can say that nothing is impossible as long as we have the will and determination to do so.
四、阿炳的资料50字左右
生平简介
阿炳(1893-1950):原名华彦钧,民间音乐家,江苏无锡人。
1893年8月17日阿炳出生在无锡雷尊殿旁“一和山房”。父亲华清和(号雪梅)为无锡洞虚宫雷尊殿当家道士,母亲秦氏出身农家,曾嫁与秦家,婚后不久便守寡,与华清和的结合遭到族人痛骂,在阿炳出生一年后便悒郁而死。阿炳一生下来就被父亲送至无锡县东亭镇小泗房巷老家托族人抚养,8岁后带回道观,取学名华彦钧,小名阿炳,并被送入私塾读书。
华雪梅精通各种乐器和道家音乐。而阿炳幼时便表现了罕见的音乐天赋,在他10岁那年,父亲便教他迎寒击石模拟击鼓,练习各种节奏(后成为当地有名的司鼓手)。12岁那年,阿炳开始学吹笛子,父亲经常要他迎着风口吹,且在笛尾上挂铁圈以增强腕力,后来索性将铁圈换成了秤砣;阿炳在学二胡的时候,更加刻苦,琴弦上被勒出血痕,手指也拉出了厚厚的茧,阿炳演奏用的二胡的外弦比一般弦粗壮得多,这与他常年练习分不开的。17岁时,阿炳正式参加道教音乐吹奏,他长得一表人才,还有一副好嗓子,被人们誉称为“小天师”。
1914年,华雪梅去世,阿炳成为雷尊殿的当家道士,与堂兄华伯阳轮流主管雷尊殿的香火收入。后由于经营不善,阿炳又染上恶习,生活逐渐潦倒,在他34那年,双目相继失明,因生活所迫,流浪街头,卖艺为生。1939年,阿炳与江阴农村寡妇董彩娣结为夫妇。
1950年夏,中央音乐学院杨荫浏、曹安和教授专程来无锡为阿炳演奏录音,此时阿炳已完全荒弃音乐达三年之久,经过三天的练习,分两次录音,共留下《二泉映月》《听松》《寒春风曲》三首二胡作品和《大浪淘沙》《龙船》《昭君出塞》三首琵琶作品。后《二泉映月》、《大浪淘沙》获二十世纪华人经典音乐作品奖。
1950年9月,中央音乐学院民乐系拟聘阿炳为教师,但当时他已身患重病,无力应聘,12月4日与世长辞,葬于无锡西郊山脚下“一和山房”墓地,1951年3月27日其妻董彩娣病故。
阿炳在音乐上的成就,远远超越了家传师承的藩篱,博采众长,广纳群技,把对痛苦生活的感受,全部通过音乐反映出来。他的音乐作品,渗透着传统音乐的精髓,透露出一种来自人民底层的健康而深沉的气息,情真意切,扣人心弦,充满着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 相关评论
- 我要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