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请问哪里能找到2019秋语文课外阅读推荐书目?
现代文课外阅读:《西游记》《水浒传》《伊索寓言》《朝花夕拾》《骆驼祥子》《繁星》、《春水》《芙蓉镇》《二十世纪中国散文精选》《二十世纪中国诗歌精选》《鲁滨孙飘流记》《格列佛游记》《名人传》《爱的教育》《童年》高尔基《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二十世纪外国散文精选》《初中生必背古诗文50篇》《文学名著导读》(小学初中版)文言文课外阅读:《课外文言文扩展阅读》《聊斋志异》《史记》《论语》、《孟子》、《庄子》
二、小学六年级书籍
读书的好处有很多.我给你介绍以下几点:
1.可以使我们增长见识,不出门,便可知天下事.
2.可提高我们的阅读能力和写作水平.
3.可以使我们变的有修养.
4.可以使我们找到好工作.
5.可以使我们在竞争激烈的社会立于不败之地.
......
其实读书有很多好处,就等有心人去慢慢发现.
最大的好处是可以让你有属于自己的本领靠自己生存。
让你的生活过得更充实,学习到不同的东西。感受世界的不同。
不需要有生存的压力,必竞都是有父母的负担。
虽然现在读书的压力很大,但请务必相信你是幸福的。
在我们国家还有很多孩子连最基本的教育都没办法享受的。
所以,你现在不需要总结,随着年龄的成长,你会明白的,还是有时间多学习一下。
新年快乐!新学年成绩更上一层楼。
古代的那些文人墨客,都有一个相同的爱好-------读书.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读书是每个人都做过的事情,有许多人爱书如宝,手不释卷,因为一本好书可以影响一个人的一生.那么,读书有哪些好处呢?1读书可以丰富我们的知识量.多读一些好书,能让我们了解许多科学知识.2读书可以让我们拥有千里眼.俗话说的好秀才不出门,便知天下事.运筹帷幄,决胜千里.多读一些书,能通古今,通四方,很多事都可以未卜先知.3读书可以让我们励志.读一些有关历史的书籍,可以激起我们的爱国热情.4读书能提高我们的写作水平.读一些有关写作方面的书籍,能使我们改正作文中的一些不足,从而提高了我们的习作水平.读书的好处还有一点,就是为我们以后的生活做准备.
三、本人定位浙江,马上初三了,有什么比较好用的课外习题书推荐吗?
在推荐课外习题书之前,考虑到个人学习情况和偏好不同,以下是浙江初三学生普遍适用且评价较好的几种课外习题书:
名校名卷:这套练习册几乎成为每个学生的必备资料,它与校内教材高度贴合,通过做卷子可以培养对考试的感觉和速度,尤其适合备考时期使用。
一课一练:适合每天放学后复习当天学习内容使用,题目精简且能巩固基础,尤其对英语科目有增强版练习,对扎实基础非常有帮助。
飞翔周周练:题型丰富,适合希望提高学习能力的学生,可以在提升语法和写作能力方面有所帮助,适用于想进一步拉开分数差距的学生。
学霸作业:题型众多且有一定难度,适合基础比较扎实的学生,通过刷题可以进一步提升学术水平。
阅读分析系列:在大语文时代,阅读分析能力十分重要,该系列书籍针对不同层次需求,分为基础、分析和理解三个层次,可按自身水平选择,有效提升阅读能力。
智慧英语:配套视频学习,可以帮助学生预习和超前学习,是英语学习不错的辅助材料。
智慧数学:增加了浅奥内容,有助于学生拓展数学思维和提高解题能力。
蝶变初中语文必刷题:根据教育部统编初中语文教材编写,适合初一至初三学生使用,通过反复练习经典题型,加深知识点理解。
此外,在选购课外习题书时,还可以关注以下几点:
在选择教辅书时,应注意其价格和出版社,一些由知名出版社出版的高质量教辅书价格可能较高,但通常具有权威性和准确性。
多方比较不同的品牌和出版社,了解它们的口碑和评价,挑选最适合自己的教辅书。
尝试购买一本教辅书并试用一段时间,确保它符合自己的需求和学习习惯。
综上所述,这些建议旨在帮助你更有效地选择和使用课外习题书。然而,重要的是记住,虽然这些资料可以提供练习和指导,但是没有哪本书可以替代老师的指导和自我学习的过程。使用这些资料时,要保持批判性思维,总结自己的错误,并努力改进。
四、温儒敏支招!统编教材里的名著阅读到底应该怎么教?
要在语文教学中落实名著导读,解决目前普遍存在的读书少弊病。这是统编课本一项重要的教学设定,它把课外阅读纳入教材编排体系,强调和突出课外阅读的重要性。
关于中学统编语文的名著导读,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北京大学语文教育研究所所长温儒敏指出了现今教学中存在的误区,并给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供老师们参考。
一、新教材为什么要设立名著导读?
名著导读的设立主要是为了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让学生养成读书习惯,增加学生的阅读积累,这同语文新课标的要求是一致的。
二、名著导读应该如何教?
1. 完整阅读
即让学生静下心来完整地读几本书,这个应该是第一标准。课本教学都是单篇阅读为主,学生已经形成了这样的习惯——读一篇文章首先想“主题是什么,中心思想是什么,语言是什么,结构是什么”,可这样的思路并不足以应对整本书的阅读。所以,希望在中学阶段,学生能够静下心来完整地读几本书。
2. 自由阅读
虽然名著导读已经纳入到课程中,但不要把它变成完全强制性的阅读,不要过多的规定动作。要尊重孩子的阅读兴趣,喜欢读什么就读什么,喜欢怎么读就怎么读。自由阅读非常重要,没有自由阅读就没有阅读兴趣,没有自由阅读根本谈不上阅读的习惯,更谈不上什么阅读的生活方式。
名著导读的主要功夫依旧在课外,课内只是激发兴趣,提供建议,或者排除难点。所以,教师在做名著导读课程设计的时候,应该注意“自由”这两个字。哪怕学生完不成任务,或者任务完成得不好,也不要扼杀他的兴趣。
具体做法
名著导读要以目标管理为主,过程管理为辅。目标管理,就是要设立名著导读的总体任务和要求;过程管理,则是把完成任务每一步需要做的事情都规定好,包括“要解决什么问题”“要消灭什么状态”“每天读多少页”等。
如果没有目标管理,全部安排过程管理,名著导读就变成了精读课程。千万不要给名著阅读规定太多的东西,因为一个人的阅读是个性化的选择,每个人的阅读都是不同的,年龄段不同,阅读的兴趣不同;性别不同,阅读也有区别;同样一个类型的人,其阅读的兴趣点也会有很大区别。只有认识到这一点,才可能培养出学生的阅读兴趣。
其实,孩子的选择也是可以引导的。举一个例子,老师规定了5本经典的名著,但孩子不一定全部感兴趣,如果一股脑让他读完很可能产生抵触情绪。这时,家长就可以在这5本经典名著的基础上加入5本有趣的、流行的书,让孩子在这10本书中挑选5本。挑完以后跟他协商,如果他挑中了我们认为是经典的,就多给他鼓励。如此一来,既达到了阅读名著的目的,又易于孩子接受。
3. 自主阅读
除了尊重孩子的阅读兴趣,还要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在这个阶段,寻找兴趣点尤为重要,要你设身处地为孩子考虑,设想这个年龄段的孩子读这本书,他的兴奋点可能在哪里?可以通过设计导读问题的方式激发孩子的兴趣。
比如《三国演义》名著导读中的问题是“寻找第一主人公是谁?”这个问题更适合学生阅读结束后,在对小说有整体了解之后提出,而且高度不够,不妨问一问“曹操这个人到底是好人还是坏人?说说你的理由。”这个题目更加具有立体感。还有“《三国演义》里面,你看完以后,你对智慧和奸诈有什么区别?”“你认为谁是英雄?”“鲁迅说诸葛亮近妖,为什么鲁迅这样说?”类似的问题肯定能让学生讨论起来。
同时,一定要想象孩子们的难点,告诉他这个难点你或许理解不了,可以先绕过去,以后再来回顾。
比如《朝花夕拾》,它是鲁迅写给自己看的,是一个成年人的回忆,是成年人很痛苦的时候靠小时候的生活(回忆)来安慰自己,并不能当成故事来读。所以要给学生预先说明这本书理解起来有难度,告诉他你能读最好,读不懂就查查资料,了解一些背景,想办法读完;实在理解不了没关系,以后再说。同时也要告诉他方法——
要让一个15、16岁的孩子来理解成人眼中的成年是什么样:“作者是在回忆中选择性的记忆,他是用一种调侃,又温馨的方式去处理的。”就要告诉他:“你现在是少年,倘若20、30年后的你回忆现在的生活,会怎么看呢?是会觉得非常可笑?还是会感到十分温馨?”
三、名著导读的要求是什么?
第一个层级
学生能够耐心地把整本名著读下来,已经是一件值得表扬的事情,达到了最基本的要求。在日常生活中,孩子看的大多是搞笑的、碎片化的东西。所以能够有耐性把书读完就是胜利!这个标准看似不高,实际却很高。读书养性,性格的性,性情的性,我们要求完整阅读也是养性,所以能够完整地读下来,我们教学目标的一大半也就达到了。
第二个层级
第二个层级要求更高一点,学生读完一本书之后产生了兴趣,能够顺藤摸瓜,找其他相类似的书来看,接触更高的层级。
第三个层级
这一层级更高级了,它要求学生能够养成读一类书的方法。读科普文章和读小说不同,读短篇小说和读长篇小说不同,读议论文和读散文又不同。比如读完一篇小说,就能知道长篇小说的阅读方法——不是逐字去抠,而是要很注重情节和人物。
- 相关评论
- 我要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