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高考作文6分,被985大学录取的学生,现在怎

成长网 2022-09-06 16:09 编辑:admin 103阅读

老师本以为发现了一个“王者”,最后才发现原来是一个“青铜”!他不是什么人才,也不能算“怪才”,只能算是一个投机分子,这种投机,短期见效,最终会被遗弃。

这个学生叫黄蛉,这个事情发生在10年前,按常理说他也应该大学毕业或者研究生毕业了,应该发表一些著作或者小有成就才行,毕竟从一个不够三本线被三本的四川大学锦城学院学院破格录取,然后在大学里直接转让985高校——四川大学,这样的人才,如果没有成绩,着实让人说不过去,而他现在唯一的新闻,就是和导师何崝闹翻导致导师辞职了。

一、黄蛉凭什么上四川大学?

作文因为跑题,只得8分(据报道是8分,不是6分,满分60分),总分428,他未能达到三本省控线。但是幸运的是,他的特殊才能得到川大垂青,四川大学锦城学院录取,第二年转让四川大学学习,四川大学觉着捡到了“宝贝”,专门返聘退休的专家给他进行一对一的指导。

黄蛉之所以会被破格录取,就是因为他剑走偏锋,用甲骨文+金文+大篆写了一篇800字的高考作文,阅卷组老师无法解读,只能找四川大学的专家进行翻译,而经过专家断定:用古文字写一篇800字的作文太难,一般需要一个月的时间。

这种作文,再加上专家的点评,让黄蛉迅速“红”了起来,也因此获得了破格进入大学的机会。

二、黄蛉为什么不能出成绩?

然而,到了大学,黄蛉很快就出现了变故。

虽然从四川大学锦城学院考核合格,顺利转入四川大学,四川大学还特意为他返聘了64岁的古文字专家何崝教授给他“开小灶”,但是,让人意想不到的是,何崝教授很快就辞职了,原因是他教不了这个“怪才”,教不了并非专业方面的,而是黄蛉太浮躁,太浮夸,不适合做学问。

做学问,他要求踏实、心静;学知识,他要求基础、能力。但是显然,在何崝教授眼中,这两点黄蛉都不具备。他吹起牛来比谁多厉害而且他在这个甲骨文方面还不是非常的突出,只认识几百个甲骨文而已,我们找一个中学生,培养他一两个月,基本上可以认识上千甲骨文,这不是什么了不起的事情。

看到这里,我还有一个疑问,黄蛉的父母果真是一个打工者吗?黄蛉的古文字果真是自学的吗?有没有“高人指点”?

三、黄蛉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

首先,黄蛉是一个幸运的“怪才”。在高中阶段,能够对古文字有一定的研究,这可以说是“怪才“了,但是为什么说他是幸运的呢?因为这类怪才,一般都是考不上学的,我之前见过两个,一个擅长篆刻,周末经常去古玩市场去淘点宝贝,赚点生活费,因为学习心不静,最后未能考上大学;另一个是桌子上摆满了古今中外哲学名著的“睡神”,没有人知道他到底读了还是没读,读了多少,但是没有人发现他有什么过人之处,就感觉他是个“大神”。而黄蛉,凭借高考的自我炒作,取得了阶段性成功。

其次,黄蛉是一个典型的投机分子。他明明知道,凭借自己的成绩,考大学都困难,所以想出这么一个怪招,决定赌一把,要知道,语文作文是考的文章的表现力,而不是文字,他这么写,就是赌博,就是投机,只是很幸运,他赌成功了。

说他投机,是因为他知道高考作文,只要求文体,却没有要求字体,这么一篇作文,很容易博得眼球,更容易成功。

说他是投机,我们再看看这篇作文,题目叫《熟悉》,他的作文虽然出现多次熟悉字眼,但是很明显是提前准备了一片关于“成功与失败”这个常规的作文,最后生搬硬套了“熟悉”这个词而已。

这样的投机分子,你指望他能成功?

我是“赢在高三”,专注教育,用心解答教育问题,欢迎关注!

首先大家很好奇,高考作文只得了6分,是什么作文?为什么得6分?先来一睹为快:

看完后,你什么感觉?我也是醉了,这都写的什么呀?一字不识,难怪被判6分!后来,经过专家团鉴定,不得了,人家是用甲骨文写的文章。厉害了,难怪我们这些凡夫俗子“有眼无珠”。于是,有“惜才怜才”者,立马给这个“奇才”黄岭开了“绿灯”,黄岭以428分的成绩,先是被四川大学锦城学院破格录取。两年后,四川大学又向他抛出了“橄榄枝”,黄岭幸运地进入985大学,接受一对一的教育。

于是,黄岭成了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何崝的“门生”,如此看来,黄岭的人生真是“开挂”的人生,一路凯歌,羡煞众人。如果在这种情况下,黄岭能够珍惜这难得的学习机会,珍惜学校对自己的厚爱,踏实认真、孜孜不倦地求学,也许黄岭真的能成为“一匹千里马”,在自己的领域学有所成。

可惜的是,黄岭因其浮躁的心性,浮夸的学风,引起了导师的反感。导师自愿“请辞”,不想再教这位“奇才”了,在导师看来,黄岭也不过就是多识一千多个甲骨文文字而已。这样的水平,就算一个初中生教上两年,也完全可以达到。没有自己的创新领域,没有踏实向学的精神,还经常通过“网红效应”抬高,吹捧自己,这对于一个严谨治学的教授而言,是无法容忍的事情,至此,黄岭“开挂”的人生开始走下坡路。不过,学校还是尽力想把他往研究性人才的方向培养,难得了学校的一片苦心。

其实,黄岭当初用甲骨文写作,也不过是一种投机的心理,因为本身学习不太好,怕考不上,用甲骨文写作,意图标新立异,得到阅卷老师的青睐,得个高分,没想到,心想事成,走了捷径。这时,他如果能静心深思,总结经验,吸取教训,踏实学习,还有可能学有所成,不幸的是,他沿袭老路,还想通过“博人眼球”,取得成功!那,怎么可能呢?

学问是苦根上结出的甜果,没有踏踏实实,刻苦钻研的努力,是不会有成就的。谨以此言,献给题海泛舟的莘莘学子,祝大家学有所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