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本:批评本系统的集大成者,市面最流行的版本。嘉靖壬午本:演义系统代表作,许多小白撞壁犯最喜欢吹捧,冠以“最接近原著”名头,一度被当做“罗本”的版本。黄正甫本:一度被许多人认为早于嘉靖本,实则晚于嘉靖本但其祖本仍早于嘉靖本,志传系统代表之一的版本。叶逢春本:流亡海外,已初步推定比嘉靖本更接近罗本,志传系统最具地位的代表之一,许多细节比嘉靖本更合理的版本。至于余象斗本、朱鼎臣本、汤宾尹本、乔山堂本了解不多,就不提了。
老版的全身特写(再吹一遍唐国强老师),唐国强老师站在那里就已经是绝望溢出屏幕外的那种了,再配上专属bgm,悲凉氛围满满的,巧妙地诠释了“天不助我”、“气数已尽”。更不用说他那个抬头的神态。新版这段处理的真的很般般。尤其是那些台词,反倒画蛇添足,我观察人真到绝望的时候,是不会说出这些话的。光绝望都想让人自闭了。
我读的第一部小说就是《三国演义》。印象深刻是我二年级的一个暑假,那天晚上挺晚了,妈妈从外面回来带给我一本书,就是《三国演义》,是从她朋友那借的说一下内容,青少版的《三国演义》内容还是比较通俗易懂的,而且对于原版的改编不是很大。对于小学生来说是比较合适的。
《三国志演义》虽然版本众多,但是以目前发现的文献来看,只有明清两朝的刊本。(无早期抄本出现)至于版本之间的差异,这个很复杂,几乎每个版本之间都有不同程度的差异,也很难说清楚他们之前的因循关系;后面可以的话,补充一下学界的研究情况。但是有一点应当是现在公认的:就是“嘉靖本”为首的北方系统,具有历史化、文人化的倾向。(有据史实改订的痕迹)而刊刻于福建的建安诸本则有通俗化、民间化的倾向,插入了部分民间的传说故事(如花关索故事等等),文字刻印也较为粗糙。
《三国演义》(其实应该称《三国志演义》比较好》)的版本很多,大概有30多种。日本学者中川谕《三国志演义版本研究》中调查了32种版本,其中明刊本27种;英国魏安《三国志演义版本考》中提到了35种版本,其中1种为清朝的翻刻版;韩国的金文京《三国演义提要》讨论了45种版本,明刊本29种。《三国》版本方面做得最好的学者,大致就是以上三个了。
- 相关评论
- 我要评论
-